本翻譯僅作學術交流用,無商業意圖,請勿轉載,如有疑議問請來信
這項研究進行了關於糖尿病患者血紅蛋白A1c(Hb A1c)點對點檢測(POCT)的系統性評價和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與傳統實驗室檢測相比,POCT在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療結果方面並無顯著差異。研究強調了未來研究需關注試驗設計、患者選擇、結果測量,以及Hb A1c結果的即時應用。
糖尿病管理中的Hb A1c檢測:系統性評價和薈萃分析
Point-of-Care Testing for Hb A1c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摘要
背景
血紅蛋白A1c(Hb A1c)的測量用於監控糖尿病患者。在患者諮詢時進行Hb A1c的點對點檢測(POCT)可以提供更大的患者與照護者互動機會,並提供更有效的護理。
目標
進行當前試驗的系統性評價,以確定與傳統實驗室檢測相比,Hb A1c的點對點檢測是否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結果。
方法
在4個電子數據庫上進行搜索,並從相關期刊論文中進行參考書目和手動搜索。僅包括隨機對照試驗。主要結果測量指標為Hb A1c的變化和治療強化。對獲得的數據進行了薈萃分析
結果
找到七項試驗。與標準組相比,POCT組的Hb A1c降低了0.09%(95% CI −0.21至0.02),這種減少並不顯著。儘管收集了有關達到目標Hb A1c<7.0%的患者比例變化、治療強化以及研究人口的異質性以及報告措施的數據,但無法將數據進行匯總和薈萃分析。研究中也報告了患者的正面滿意度,以及有限的成本評估。
結論
到目前為止,臨床試驗數據中尚無證據證明Hb A1c的點對點檢測(POCT)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有效性。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注意試驗設計,以確保對患者進行適當的選擇和分層,收集結果測量指標,並在產生Hb A1c結果時採取行動。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measurement of hemoglobin A1c (Hb A1c) is employed in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Use of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 for Hb A1c results at the time of the patient consultation potentiall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greater interaction between patient and caregiver, and more effective care.
OBJECTIVE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trials to determine whether POCT for Hb A1c,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testing, improves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Searches were undertaken on 4 electronic databases and bibliographies from, and hand searches of, relevant journal papers. Onl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change in Hb A1c and treatment intensification.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data obtained.
RESULTS
Seven trials were found. There was a non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0.09% (95% CI −0.21 to 0.02) in the Hb A1c in the POCT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group. Although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 change in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aching a target Hb A1c of <7.0%, treatment intensification and heterogeneity in the populations studied and how measures were reported precluded pooling of data and metaanalysis. Positi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lso reported in the studies, as well as limited assessments of costs.
CONCLUSIONS
There is an absence of evidence in clinical trial data to dat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POCT for Hb A1c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future studies attention to trial design is needed to ensure appropriate selection and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collection of outcome measures, and action taken upon Hb A1c results when produced.
流通中的糖化血紅蛋白(Hb A1c)6級別是過去2-3個月內循環葡萄糖濃度的綜合衡量指標,對於糖尿病患者,此項測量可以用於預測死亡率和病率,特別是發展與糖尿病相關的許多長期併發症的風險(1-3)。需要監測Hb A1c以準確調整治療。Hb A1c級別已被用作許多對血糖控制管理的重大研究的替代結果衡量指標(4-6),現在已成為糖尿病管理的既定且充分記錄的部分(7-11)。
Hb A1c測量,以及其他工具如血糖監測,用於優化新診斷患者的血糖控制,然後,一旦已建立適當的控制級別,則用於監測對治療的遵守。知道自己的Hb A1c級別的患者,其測量結果比不知道的患者低(12)。測試的頻率取決於達到的Hb A1c級別及其變異性。儘管英格蘭最近對2008-2009年期間的糖尿病護理的審核(包括超過160萬名糖尿病患者)顯示,>90%的患者記錄包含一個Hb A1c結果,只有67%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29%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記錄Hb A1c為≤7.5%(13)。儘管Hb A1c測試普遍可用,但使用它來促進改善血糖控制似乎存在限制。
一種新的技術可以讓護士在診所診察時測量Hb A1c(14)。這種設備可以提供具有可接受性能水平的結果,儘管並非所有這類系統都能提供所需的性能(14-16)。重要的是,這樣的系統可以簡化在患者回診時擁有最近結果的物流。因此,這種點對點護理測試(POCT)可能使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當前Hb A1c狀態做出臨床決策,並將其作為患者與醫生互動的一部分進行討論。
我們進行了隨機臨床試驗的系統性評價,以確定是否使用POCT測試Hb A1c以即時反饋結果和臨床決策,與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使用基於實驗室的測試服務相比,能否改善血糖控制。
方法
我們使用PRISMA (優選系統評論和元分析報告項目) 聲明作為進行和報告評論的指導(17);完整詳情請參見本文在 http://www.clinchem.org/content/vol57/issue4 附帶的在線版本的數據補充附錄1。
搜尋策略
我們的目標是找到先前關於此主題的系統性評論和元分析。已有敘事評論可用,但沒有系統性評論。我們在Ovid版本的EMBASE(1980年至2010年8月);MEDLINE(1980年至2010年8月);Cochrane Central的受控試驗註冊,Cochrane Library,2010年8月;以及CINAHL(1982年至2010年8月)中進行搜索。該搜索僅限於隨機對照試驗。我們在MEDLINE上使用了Cochrane的高靈敏度搜索策略,並使用了蘇格蘭學院指導網絡建議的搜索過濾器來對EMBASE和CINAHL進行搜索。
我們使用的MeSH術語是“糖基化血紅蛋白A”和“點對點護理系統”。此外,我們還對Hb A1c和點對點護理的同義詞以及已知的POCT設備品牌名稱進行了自由文本搜索。完整的搜索策略詳情請參見在線補充的附錄2。我們還搜索了正在進行的試驗,並對所有取得的論文和敘事評論的參考文獻進行了手工搜索,並向該領域的專家尋求額外的試驗。
試驗選擇
三位經過訓練的評論者(L. Al-Ansary,A. Farmer和C.P. Price)獨立檢查了標題和摘要列表的相關性,並選擇了供進一步審查的文章。納入標準包括在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的研究,以及比較使用POCT與獨立實驗室測試Hb A1c的效果的研究,並報告了包括Hb A1c結果和治療變化在內的個人患者水平的結果。唯一符合條件的試驗設計是隨機對照試驗。排除了觀察性研究,病例報告,敘事評論,寫給編輯的信以及其他類似的貢獻。沒有年齡或語言限制。
資料摘要
兩位家庭醫師和一位臨床生化學家(L. Al-Ansary,A. Farmer和C.P. Price)分別對資料進行摘要,他們都接受過文獻批評訓練,並透過共識解決(並通過討論解決分歧)。從納入的試驗中摘錄了以下數據:設計;隨機化方法;進入試驗的參與者數量;完成試驗的參與者數量;人口特性,包括女性比例;平均年齡,中位數和範圍;糖尿病持續時間;結果測量以及不良事件。
主要尋求的結果指標是(a)Hb A1c水平的變化,(b)Hb A1c ≤7.0%的患者比例的變化,以及(c)治療加強或治療決策變化的度量(作為一個基於Hb A1c結果採取行動的代理指標)在試驗期間。其他尋求的結果指標包括緊急入院,患者滿意度(反映在問卷中)和成本。
品質評估
我們使用Cochrane在準備對干預的系統評論的指導方針(18)來評估包含的研究的方法學品質以評估偏差風險。具體的標準包括:序列生成,分配隱蔽,解決不完整的結果數據,選擇性結果報告,以及“其他問題”。因為干預的性質不允許進行盲目評價,所以我們並未評估盲目評價。根據這些品質標準,研究大致被劃分為三類,代表偏差風險:低風險(如果滿足四個主要標準);中等風險(如果部分滿足一到兩項標準);高風險(如果沒有滿足任何標準)。
數據綜合
我們使用反向變異數來分析Hb A1c平均值的變化,並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結果指標的加權平均。對於聚集試驗(19),從作者提供的已經修正聚集的標準誤差中重新計算了標準偏差。對於這個試驗,達到目標Hb A1c水平的患者數量也進行了聚集調整。
結果
從綜合搜索中確定了551篇引文,排除了146條重複記錄,並篩選了405篇摘要,從中選出了17篇文章(19-35)進行全文報告的審查:在線補充資料的附錄3中提供了總結。手動搜索沒有找到額外的文章。隨後排除了8篇文章:3篇是因為該研究沒有對照組;2篇是因為隨機化基於病人在基線上是否在一周的奇數或偶數日參加;1篇是因為它是一項對醫療記錄的回顧性研究;1篇是因為它是對POCT系統技術性能的描述;以及1篇是因為該研究比較了管理糖尿病的3種組織策略,而POCT並不是任何一項工作的一部分。
九篇已發表文章是符合資格標準的試驗報告(19,21,22,30-35)。Stone等人(32)和Laurence等人(34,35)報告的試驗分別嵌入在Khunti等人(30)和Bubner等人(19)的試驗中,他們的結果被視為原來試驗的一部分。Kennedy等人(31)報告的研究包括兩個平行試驗,對Hb A1c進行POCT,一個是常規護理(描述為“訪問之間無主動聯繫”,使用簡單的胰島素調節算法)和另一個是積極護理(描述為“每週聯繫/監測”與積極的胰島素調節);這兩個平行試驗在評論中被視為兩個試驗。符合納入標準並被選入進一步分析的7個試驗的主要特點,列在表1中。
表1. 進一步分析中包含的試驗特徵a 數據為平均值(標準差), 除了 Bubner 等人的數據,使用中位數 [IQR(四分位範圍)]。
b 使用的兩種方法分別是報告 Hb A1c 平均水平的變化(被指定為“平均方法”)和報告 Hb A1c 水平等於或低於 7% 的患者比例的變化(被指定為“≤7.0% 方法”)。
c NR,未記錄;I,介入組;C,對照組。
d Kennedy 試驗的常規隊列。
e Kennedy 試驗的主動調整隊列。
試驗設計、偏見風險、設置和人口特徵
三個報告的試驗只涉及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患者,兩個涉及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成年混合人群;一個報告的試驗涉及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一個僅將患者識別為有糖尿病。試驗人口大小在201和3953之間變化,並且試驗未完成的病人的總比例(干預加上對照組)在1.1%和34.4%之間變化。評估偏見風險的詳細信息,以及總結,請參見在線補充材料的附錄4。
兩個試驗在初級護理設施中進行,而5個試驗在二級護理設施的門診診所中進行;前兩個和後兩個都是多中心的,在所有情況下,每個中心都單獨進行隨機分配,除了在Bubner等人(19)的研究中,在該研究中,實踐級別進行了隨機分配。所有試驗報告都指出,在POCT隊列中,Hb A1c測量結果在生成結果時與病人進行討論,Khunti等人(30)的試驗除外。在他們的報告中,Khunti等人指出:“對於手術[健康中心]來說,要以最大化使用快速測試的干預組患者的好處的方式組織他們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變得困難。因此,實踐通常以通常的方式繼續跟進。”
分析方法和性能
七項試驗中的五項使用了DCA 2000(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臺式系統來測量Hb A1c水平。三項研究(21, 22, 33)報告了分析性能。Agus等人(33)報告了POCT與實驗室方法的比較,平均(標準差)線性回歸斜率為0.99(0.01),並且截距為0.91(0.09)(r = 0.94)。在類似的比較中,Cagliero等人(22)發現平均差異為0.071(0.582)(r = 0.92);POCT系統的組內變異係數為2.0%。Grieve等人(21)僅報告了組內精度,對於參考區間內和不在參考區間內的QC樣品,其範圍分別在3.3%和4.7%之間。在Kennedy等人(31)報告的試驗中,使用了Metrika A1c Now(Metrika);另一篇文章(36)報告了與實驗室方法的相關性,斜率為0.91,截距為0.79(r = 0.72)。作者還報告了Bland-Altman分析結果,在其中“32%和20%的患者結果分別超出了0.75%和1.0%的極限。” 這種分析僅在Hb A1c值在8.0%(研究的納入標準)和13.0%(POCT系統報告的結果的上限)之間的樣本上進行。
血糖控制
Bubner等人(19),Cagliero等人(22),和Agus等人(33)的試驗報告了Hb A1c變化的數據;結果總結在表2中。元分析的結果顯示在圖1中;平均差異為-0.09% DCCT單位(95% CI -0.21到0.02),異質性測試給出χ2值為0.84(P = 0.66)和I2值為0%,總體效果Z檢驗為1.60(P = 0.11)。值得注意的是,Bubner等人(19)報告的結果措施基於Hb A1c結果≤7.0%的患者比例。此外,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了多重插補來估計缺失值,並進行了非劣效性分析。為了將來自這項重要研究的發現納入審查,研究人員同意提供原始數據,這些數據在上述和以下分析中被使用(Caroline Laurence和Lisa Yelland,個人溝通,2010年2月2日)。
表2. 在試驗過程中報告平均Hb A1c(% DCCT單位)變化的研究結果aa DCCT,糖尿病控制和併發症試驗。
b 已對群集進行調整。
c 使用了12個月的結果。
對報告了試驗期間平均Hb A1c變化的試驗結果進行的元分析。
圖1有關試驗開始和結束時Hb A1c≤7.0%的患者比例的數據由Bubner等人(19),Khunti等人(30),Kennedy等人(包括常規和主動調整分組)(31),和Agus等人(33)報告。結果總結在表3中,並在森林圖(圖2)中顯示。由於基線時Hb A1c <7.0%的患者比例的巨大變異性,以及一些患者中Hb A1c的降低可能被其他人(尤其是靠近Hb A1c的目標值<7.0%的人)的增加所掩蓋的可能性(37),因此不認為合併結果和元分析是適當的。在Bubner等人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非劣效性分析,並報告了根據估計數據計算出的目標範圍內最終Hb A1c患者的百分比差異為9.3%(90%CI 2.9%–15.7%)。根據原始數據,差異為7.1%(1.3%–12.8%);因此,儘管整體差異發生了變化,但得出的結論是相同的(Caroline Laurence和Lisa Yelland,2010年5月23日,個人通訊)。
報告試驗結束時Hb A1c ≤7.0%的患者比例變化的研究結果。
表3.報告試驗結束時Hb A1c ≤7.0%的患者比例變化的研究結果。a 調整用於群集。
來自在試驗結束時報告Hb A1c ≤7.0%的患者比例的試驗結果的森林圖;M-H, Mantel–Haenszel 檢驗;titr, 滴定。
圖2關於治療強化的數據在Grieve等人的試驗中被報告(21),Cagliero等人(22),Kennedy等人(31)和Agus等人(33),儘管使用不同的研究設計和結果測量;結果在表4中進行了總結。由於治療強化的條款報告中的變化,無法將這些研究的結果整合。
報告了試驗過程中加強治療的患者比例的研究結果。
表4.報告了試驗過程中加強治療的患者比例的研究結果。患者滿意度
兩項試驗(32, 34)使用了相似的糖尿病滿意度問卷。在Grieve等人(21)的試驗中,73%的參與者完成了一份問卷,要求他們對護理的9個方面進行評分。研究者發現在整體診所滿意度方面沒有顯著差異(P = 0.54),儘管POCT組中的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評分有顯著差異(P = 0.004)。在Khunti等人的試驗中,該試驗在另一篇文章(32)中報導,有84%的合格參與者完成了一份問卷,要求他們對護理的25個方面進行評分。在隨機組別之間,整體滿意度評價(P = 0.50)以及對結果信息的滿意度(P = 0.70)和針刺安排的滿意度(P = 0.89)都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後面的結果可能可以解釋為Khunti等人(30)所提到的,結果在POCT分析時並未與患者討論。
Laurence等人(34)報告了一項在Bubner等人(19)描述的試驗中的患者滿意度研究,該試驗包括對其他參數和狀況的POCT。他們使用了一種基於對一些語句的同意程度和混合模型方差分析的技術。報告了88%的總響應率,總的來說,患者表示對POCT感到滿意。與對照組相比,POCT組在對樣本收集過程(P < 0.001)和過程的信心(P < 0.001)方面報告了更高的同意程度。他們還報告說POCT增強了他們與主診醫生的關係(P < 0.010),並增強了他們管理自身狀況的動力(P < 0.001)。
成本與健康資源使用
報告的四項試驗進行了基本的資源使用評估。Cagliero等人(22)報告了低血糖發作次數,急診科訪問次數,醫生的信件或電話,與護士的接觸等,並未在干預和對照組之間發現差異。Grieve等人(21)進行了每次訪問的成本和年度成本的評估。每次訪問的平均(標準差)成本對於POCT來說較高,為22.70英鎊(£5.89),而傳統方式為14.00英鎊(£6.05),但他們發現使用POCT將平均(標準差)訪問次數從2.28(1.01)次減少到1.81(1.20)次,這意味著對於POCT而言,增量成本節約並不顯著(£31.92對比£32.22)。Khunti等人(30)也發現POCT組的每位患者年度糖尿病相關成本平均值(£370.46)略低於常規護理(£389.58)。患者與手術室[衛生中心]接觸的平均成本較低(常規護理為£72.00,對於POCT為£64.40),與醫院接觸的成本也較低(常規護理為£149.43,對於POCT為£111.60)。這些差異都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
Laurence等人(35)對Bubner等人(19)描述的試驗進行了更詳細的成本效益分析。他們計算了POCT和常規護理的測試成本,衛生系統的直接成本,患者的直接成本,以及尋求醫療護理的間接(時間)成本。POCT組每位患者的總成本為AUS$3676(95%CI $3062–$4191),而常規護理為AUS$3672(95%CI $2972–$4628)。
討論
這次對隨機試驗的回顧結果顯示,POCT與對照組之間的Hb A1c整體降低0.09%,且並不顯著,這一發現並未證明POCT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有效性。本回顧中包含的試驗設計存在多種限制,這可能導致未能確定干預效果。這些研究中,在基線時被認為處於目標範圍內(≤7.0%)的患者比例存在顯著差異,以及一些研究包括了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這可能都限制了Hb A1c水平的降低潛力。試驗中的探索性分析可能為Hb A1c水平較高的患者(他們可能更多地從立即獲知結果以及討論結果,以及任何療法變化中受益)提供了更多的影響數據。此外,試驗開始時被認為在目標範圍內的患者比例差異很大(從0%到56%),這使得使用這種結果衡量方式的試驗數據池化變得無效,因為池化統計數據並不一定反映那些可能受益於立即討論結果的患者的影響。關於POCT對治療強化(一種結果被實施的衡量方式)的影響,基於其隨機分配協議,兩項被排除的研究在Hb A1c水平>7.0%的患者中進行了更大強化(23,27)。比較Kennedy等人(31)報告的兩項試驗,其中所有參與者在基線時Hb A1c水平均>7.0%,且其中的主動調節實際上相比於常規護理,就是治療強化,主動調節導致在POCT組中達到研究結束時Hb A1c ≤7.0%的患者比例更高,相比於常規護理組的POCT[38%對比30%(P < 0.0001)]。
雖然患者滿意度似乎隨著POCT的使用而提高,但並無證據表明患者與醫生之間改善的關係對於Bubner等人的研究(19)中Hb A1c的改善有所貢獻。這再次可能代表由於試驗開始時Hb A1c <7.0%的患者比例較高(POCT組為56.1%,常規護理組為63.9%)而產生的“地板效應”。
目前回顧的一個限制是,我們將包括Hb A1c的POCT在內的護理過程與現行的護理標準進行了比較,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護理標準並未明確定義,例如,在解釋如何以及何時將最近的Hb A1c結果傳達給患者以及與患者進行討論。Hb A1c水平的討論是患者和醫生討論生活方式和治療管理的關鍵因素,而且已經顯示出知道自己Hb A1c水平的患者能夠實現更好的血糖控制(13)。然而,在一項試驗中,研究者確實注意到“護理中心在以最大化使用快速測試為干預組患者帶來益處的方式來組織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方面遇到困難。因此,實踐經常以常規方式繼續跟進。” 研究者還指出,“這也解釋了我們未能顯示任何在減少預約方面的成本節省,因為護理中心並未重新組織他們的診所,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患者繼續參加兩次”(30)。關於實踐定義的另一個限制與測試Hb A1c的頻率有關,雖然這在五項研究中可以推斷出來。
Bruns和Boyd最近引起了人們對測量Hb A1c方法的分析性能影響的關注(16),這是在Lenters-Westra等人(15)報告僅有2種的8種Hb A1c POCT系統達到了監控所需的性能標準後的事情。這次回顧報告的五項研究中,有一種系統被報告為有可接受的性能(15),儘管只有兩項試驗報告了試驗過程中不確定性和偏差的獨立評估。Kennedy等人使用的是一種在試驗時還未獲得國家糖基血紅蛋白標準化計劃認證的系統,並對比較POCT結果與實驗室結果時Hb A1c結果的分散,以及因試驗涉及超過2000名操作員而可能產生的操作員間變異性影響表示關注(31, 36)。
四項觀察性研究的結果,這些研究中結果的即時反饋和臨床決策,並且涉及超過5700名患者,為隨機試驗的結果提供了間接支持,所有研究均顯示Hb A1c水平顯著降低(21, 25, 38, 39)。因此,Grieve等人(21)對來自兩個相鄰醫院糖尿病診所的1591名患者中的1000名患者進行了回顧性隊列研究,並顯示POCT隊列的平均值為7.79%(標準誤差0.058;95%可信區間7.67-7.90),與常規護理隊列的平均值8.66%(標準誤差0.056;95%可信區間8.55-8.77)相比(P < 0.001)。Ferenczi等人(25)在對實踐改變後新轉診醫療記錄的回顧性審查中發現,接受即時Hb A1c結果護理的患者顯示出平均(標準差)Hb A1c下降[1.03%(0.33%)],與結果傳達2天後的患者[0.33%(0.83%)]相比。Petersen等人(38)回顧性比較了兩個中心的Hb A1c水平,涉及4538名患者,這是在為期3年的期間內,其中一個中心引入了Hb A1c測量的POCT並立即給出結果反饋,而另一個提供傳統護理並延遲結果反饋。在研究期間,平均(標準差)Hb A1c從7.75%(1.72%)下降到7.35%(1.54%)(P < 0.0001),而提供傳統護理的中心的Hb A1c結果沒有顯著變化。最後,Rust等人(39)在一項小型的前後試點研究中顯示,POCT導致Hb A1c從8.6%降低到7.8%(P = 0.004),與治療強化相關。
目前的糖尿病管理服務交付模型通過中央實驗室服務進行Hb A1c監測,包括以下一種程序:(a)在諮詢時收集血樣,隨後反饋結果;(b)自我採集的指尖血樣,於診所就診前寄送到實驗室;(c)在診所就診前參加針刺中心,並在諮詢時提供結果;或者(d)由中央實驗室服務支持並由實驗室技術員操作的醫院門診診所設置的實驗室分析器。然而,所有這些方法都有實際的限制。例如,使用郵寄服務收樣失敗率高,並且中央實驗室的拓展僅對醫院服務的地點具有有限的適用性(21)。因此,由臨床工作人員維護和使用的現場POCT分析器可能具有允許更具生產力的討論並激勵醫生和患者優化管理的潛力。然而,這種實踐變化也將涉及重大的過程變化和資源重新分配,例如,在分析元素上進行更大的投資,並在重複診所時間上撤資。
評估POCT具有方法學上的挑戰,因為它只是複雜干預的一部分。臨床醫生和患者無法知道他們被分配到的試驗組,因為干預的一個關鍵元素是在結果產生時做出臨床決定;然而,可以進行盲測的結果測量和報告。此次回顧強調了未來研究應該解決的一些額外問題。首先,應根據基線Hb A1c分層患者,反映他們從Hb A1c結果的即時反饋中獲益的可能性。其次,Hb A1c的POCT是一種複雜的干預,不僅涉及設備,而且還涉及測試-諮詢的鏈接變化,特別是需要確保在同一次訪問中與患者討論結果。在使用POCT時確定當前實踐的過程並定義清晰的護理過程將是重要的。第三,重要的是要證明POCT模式具有所需的分析性能水平。
根據這次的回顧,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a) 目前對於Hb A1c的POCT的有效性證據不足;(b) 目前針對評估Hb A1c POCT角色的研究文獻需要進一步的發展,但支持進行更多試驗以評估在積極治療變化情境中的影響;(c) 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更加考慮:(i) 根據基線Hb A1c分層患者;(ii) 清楚地定義目前的護理流程,以及使用POCT的修訂護理流程;(iii) 確保在產生POCT結果時與患者進行討論,並記錄和實施治療決策;以及 (iv) 確保POCT系統的分析性能符合為監控效用定義的質量規範。應該對使用Hb A1c的POCT作為積極糖尿病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進行審計,並在較長的時間內與患者密切參與,如Petersen等人(38)所報告的那樣。
6 個非標準縮寫:
Hb A1c
糖化血紅蛋白
POCT
現場測試
作者貢獻:所有作者都確認他們對這篇論文的智識內容作出了貢獻,並且已滿足以下3個要求:(a) 對概念和設計、數據獲取或數據分析和解釋作出重要貢獻;(b) 就智識內容起草或修訂文章;(c) 批准最終發表的文章。
作者披露或潛在利益衝突:在提交手稿時,所有作者都完成了潛在利益衝突披露表格。潛在的利益衝突:
工作或領導地位:沒有報告。
顧問或諮詢角色:沒有報告。
股票擁有:沒有報告。
講座費:沒有報告。
研究資助:A. Farmer,NIHR牛津生物醫學研究。
專家證詞:沒有報告。
贊助商的角色:資助組織在研究設計、病人選擇、數據審核和解釋,或者文章的準備或批准中並未參與。
參考文獻
1. Khaw KT, Wareham N, Bingham S, Luben R, Welch A, Day N. Association of hemoglobin A1c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in Norfolk. Ann Intern Med 2004;141:413–20.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2. Selvin E, Marinopoulos S, Berkenblit G et al. Meta-analysi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 Ann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4;141:421–31.
Google ScholarCrossrefWorldCat
3. ten Brinke R, Dekker N, de Groot M, Ikkersheim D. Lowering HbA1c in type 2 diabetics results in reduc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Prim Care Diabetes 2008;2:45–9.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4.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 Engl J Med 1993;329:977–86.
CrossrefPubMedWorldCat
5.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o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 Lancet 1998;352:837–53.
CrossrefPubMedWorldCat
6. Martin S, Schneider B, Heinemann L, Lodwig V, Kurth H-J, Kolb H, Scherbaum WA the ROSSO Study Group.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type 2 diabetes and long-term outcome: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Diabetologia 2006;49:271–8.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7. Goldstein DE, Little RR, Lorenz RA, Malone JI, Nathan DM, Peterson CM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Tests of glycemia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4;27(Suppl 1):S91–3.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8.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non-insulin treated type 2 diabetes. http://www.idf.org/webdata/docs/SMBG_EN2.pdf (Accessed July 2010).
9.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Type 2 diabetes: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update). London: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2008. http://www.nice.org.uk/nicemedia/pdf/CG66FullGuideline0509.pdf (Accessed July 2010).
10.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CG15 Type 1 diabetes: full guideline, adults. http://guidance.nice.org.uk/CG15/Guidance/Adults (Accessed March 2011).
11. 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2003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Canada 2003. www.diabetes.ca/cpg2003/chapters.aspx (Accessed July 2010).
12. Levetan CS, Dawn KR, Robbins DC, Ratner RE. Impact of computer-generated personalized goals on HbA(1c). Diabetes Care 2002;25:2–8.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13. National Diabetes Audit Executive Summary 2008–2009. http://www.ic.nhs.uk/webfiles/Services/NCASP/audits%20and%20reports/National% 20Diabetes%20Audit%20(NDA)%20Executive% 20Summary%202008–2009.pdf (Accessed August 2010).
14. St John A, Davis TM, Goodall I, Townsend MA, Price CP. Nurse-based evaluation of point-of-care assays for glycated haemoglobin. Clin Chim Acta 2006;365:257–63.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15. Lenters-Westra E, Slingerland RJ. Six of eight hemoglobin A1c point-of-care instruments do not meet the general accepted analytical performance criteria. Clin Chem 2010;56:44–52.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16. Bruns DE, James C, Boyd JC. Few point-of-care hemoglobin A1c assay methods meet clinical needs. Clin Chem 2010;56:4–6.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17. Liberati A, Altman DG, Tetzlaff J, Mulrow C, Gøtzsche PC, Ioannidis JPA et al. The PRISMA statement for reporting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studies that evaluate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s: 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 PLoS Medicine 2009;6:e1000100.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18. Higgins JPT, Green S eds.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0.2 [updated September 2009]. Oxford: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09. www.cochrane-handbook.org (Accessed August 2010).
19. Bubner TK, Laurence CO, Gialamas A, Yelland LN, Ryan P, Willson K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point-of-care testing for therapeutic control of chronic conditions: results from the PoCT in General Practice Trial. MJA 2009;190:624–6.
Google ScholarPubMedWorldCat
20. Ludvigsson J. Measurement of HbA1C with a rapid method: improved management of diabetics. Lakartidningen 1994;91:2135–6.
Google ScholarPubMedWorldCat
21. Grieve R, Beech R, Vincent J, Mazurkiewicz J. Near patient testing in diabetes clinics: appraising the costs and outcomes. Health Technol Assess 1999;3:1–74.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22. Cagliero E, Levina EV, Nathan DM. Immediate feedback of HbA1c levels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and insulin-treat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Diabetes Care 1999;22:1785–9.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23. Thaler LM, Ziemer DC, Gallina DL, Cook CB, Dunbar VG, Phillips LS et al. Diabetes in urban African-Americans. XVII. Availability of rapid HbA1c measurments enhances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Diabetes Care 1999;22:1415–21.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24. Klepac MP. Integrative diabetes education: Expansion and evaluation of a holistic program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DEd dissertation]. State College, P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00:330pp.
Google Scholar
25. Ferenczi A, Reddy K, Lorber DL. Effect of immediate hemoglobin A1c results on treatment decisions in office practice. Endocr Pract 2001;7:85–8.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26. Stroebel RJ, Scheitel SM, Fitz JS, Herman RA, Naessens JM, Scott CG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three diabetes registry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a community internal medicine practice. Jt Comm J Qual Improv 2002;28:441–50.
Google ScholarPubMedWorldCat
27. Miller CD, Barnes CS, Phillips LS, Ziemer DC, Gallina DL, Cook CB et al. Rapid A1c availability improves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an urban primary care clinic. Diabetes Care 2003;26:1158–63.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28. Polonsky WH, Zee J, Yee MA, Crosson MA, Jackson RA. A community-based program to encourage patients’ attention to their own diabetes care: pilo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Diabetes Educ 2005;31:691–9.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29. Shephard MD, Mazzachi BC, Shephard AK, McLaughlin KJ, Denner B, Barnes G. The impact of point of care testing on diabetes services along Victoria’s Mallee Track: results of a community-based diabetes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program. Rural Remote Health. 2005;5:371.
Google ScholarPubMedWorldCat
30. Khunti K, Stone MA, Burden AC, Turner D, Raymond NT, Burden M et 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near-patient testing for glycated haemoglobin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r J Gen Prac 2006;56:511–7.
Google ScholarWorldCat
31. Kennedy L, Herman WH, Strange P, Harris A; GOAL A1C team. Impact of active versus usual algorithmic titration of basal insulin and point-of-care versus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HbA1c on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Glycemic Optimization with Algorithms and Labs at Point of Care (GOAL A1C) trial. Diabetes Care. 2006;29:1–8.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32. Stone MA, Burden AC, Burden M, Baker R, Khunti K. Near patient testing for glycated haemoglobin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anaged in primary care: accep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Diabet Med 2007;24:792–5.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33. Agus MS, Alexander JL, Wolfsdorf JI. Utility of immediate hemoglobin A1c in children with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 Pediatr Diabetes 2010;11:450–4.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34. Laurence CO, Gialamas A, Bubner T, Yelland L, Willson K, Ryan P, Beilby J. Point of Care Testing in General Practice Trial Management Group.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point-of-care testing in general practice. Br J Gen Pract 2010;60:e98–104.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35. Laurence CO, Moss JR, Briggs NE, Beilby JJ. PoCT Trial Management Group.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oint of care testing in a general practice setting: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C Health Serv Res 2010;10:165.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36. Kennedy L, Herman WH for the GOAL A1C Study Team. Glycated hemoglobin assess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comparison of the A1cNow™ point-of-care device with central laboratory testing (GOAL A1C Study).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05;7:907–12.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37. Perera R, Heneghan C.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 Price CP, Christensen RH eds.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2nd ed. Washington (DC): AACC Press; 2007. p 245–74.
Google ScholarGoogle PreviewWorldCatCOPAC
38. Petersen JR, Finley JB, Okorodudu AO, Mohammad AA, Grady JJ, Bajaj M. Effect of point-of-care on maintenance of glycemic control as measured by A1C. Diabetes Care 2007;30:713–5.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39. Rust G, Gailor M, Daniels E, McMillan-Persaud B, Strothers H, Mayberry R. Point of care testing to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 Int J Health Care Qual Assur 2008;21:325–35.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
40. Holman RR, Jelfs R, Causier PM, Moore JC, Turner RC. 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measurement on blood samples taken by patients: an additional aid to assessing diabetic control. Diabet Med 1987;4:71–3.
Google ScholarCrossrefPubMedWorldCat